找到相关内容613篇,用时36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宗精神——禅宗思想的核心、本质及特点

    痛苦。了脱生死大事是佛教也是禅宗的最基本目的。禅宗以“”思想来泯灭生死界定,超越生死的时间界限。“几回生,几回死,生死悠悠无定止。自从顿悟了,于诸荣辱何忧喜。”(《永嘉证道歌》)“”,指一切事物是实体的、空的,由此也是生灭变化的。这是要求转变观念,从生灭的现象中看到的本质。生灭是短暂的,是永恒的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3448999.html
  • 物理与唯识

    叫心自性。  从现代物理学,我们还知道能量实际上是不生不灭的,是守衡的。,本来是要将之作为能动性的,能缘之量或体的,这个,把能动性给否定了,所以说毕竟性寂,毕竟体空。于是性相双泯。然体虽寂而能照相,相虽空而能显性,于是性相双存。所以那个相看起是有,但不可言其有。这个性,觅之了不可得,却不可以言其。只有如此,才能大用,藏无量功德。真空不空,妙有非有。若非有为有,是有情众生,有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32049795.html
  • 如来藏本有义与空性之关系略述

    受想行识即是空。空即是识。何以故?舍   利弗,但有名字故谓为菩提,但有名字故谓为菩萨,但有名字故谓为空,所以者何?诸法   实性,无垢净故。菩萨摩诃萨如是行,亦不见生亦不见,亦不见垢亦不见...   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。舍利子,是诸法空相,不不   ,不垢不净,不增不减。是故空中无色,受想行识,无眼耳鼻舌身意,无色声香味触   法,眼界,乃至...

    聂伟荣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459213.html
  • 论中国早期以《法华经》为中心的信仰形态

    ,若大若小,乃至一称南佛者,皆当作佛。惟一大乘,三。一切诸法,一相一门,所谓,毕竟空相。唯有此大乘,有二也。习如是观者,五欲自断,五盖自除,五根增长,即得禅定。住此定中,深爱于佛。又...的简单方法,恭敬普贤、药王、观世音等诸大菩萨,于三七日一心精进,正忆念《法华经》,观想释迦与多宝佛于七宝塔内共坐,然后与禅定合行,令心坚固。其观法的主要内容是“一切诸法,一相一门,所谓,毕竟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4860691.html
  • “菩萨为实际而行般若波罗蜜” “大智度论”集粹之六十四

    空,是中不著不著故心不散,能智慧,以是智慧断一切结使烦恼,入无余涅槃。菩萨所行布施、持戒等,是世俗法,非第一宝义,何以故?空中,亦使灭者,诸法毕竟空,即是涅盘。  菩萨见众生嗔恚恼心,教修行...无法有法空性不空者,则坏空性。是性空,不常不断。何以故?是性空无住处,亦所从来,亦所去。是名法住相。是中无法,散,减、、无垢净、是为诸法相。  是菩萨住是中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3363724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反佛思潮

    “万品”既然必定“终灭”,那么人们又何以能得到解脱呢?张湛认为,“万晶”虽有生、聚散,而构成万物的“气”则,“”只是气之聚,“死”则是气之散,散并非化而为“有”,只是回到“太虚”中去。如果人能明白自己的来源与去向,从“太虚”中来,又回到“太虚”中去,则可与“太虚”成为一体,这样个体的人也就了。张湛的这一观点和当时佛教般若学的“本无宗”有相似之处。  佛教般若学自汉末传入中国,...

    汤一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568394.html
  • 佛经所见舍利崇奉及其意义管窥

    的真实意义在于波罗蜜。  舍利供养与崇奉的必要性,来自于其为诸法波罗蜜之器,承载着离苦得乐的法义。正因为此,舍利崇奉不可执著与拘泥,甚至迷信。  舍利者是般若波罗蜜之宝器。断无着波罗蜜,波罗蜜,亦不着亦非不着波罗蜜,波罗蜜,亦不应亦非不应波罗蜜,亦不举亦不下波罗蜜,亦不来亦不去亦不住波罗蜜,是故如来所著等正觉舍利得供养。舍利者,是诸法波罗蜜之器,以诸法波罗蜜合成故,舍利得供养。...

    刘泽亮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60192102.html
  • 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⑶

    境界、禅宗的一心,下卷都是讲这个。明白了世出世间因果后,你一心去修,这十二因缘、苦集灭道四谛,还属于声闻缘觉法,要达到真如实际、那就是真如法,就是禅宗所说的一心,楞严经上的反闻闻自性,也就是...的观察,观察什么呢?观察的法。现在我们既然入不了这种境界,怎么办?藉这占察善恶的轮相指导我们,使我们没有怀疑,产生决定信。这样子就能够学得进去,修也修得成了。   “亦不勤观真如...

    梦参法师

    地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215446908.html
  • 中亚的禅法

    禅法“ 法身观”内容为何?罗什接著说: 大乘部者,谓一切法,语言道断,心行处 ,无漏无为,无量无边,如涅槃相,是名... 前文所谓的小乘乃执具相之佛功德为“法身”,大乘部者则 谓见一切法“”、“无漏无为”等“实相”境界为 法身。以能开阐此实相故,前所谓佛十力等无漏...

    赖鹏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146676.html
  • 慧思与智者心意识说之探讨

    ..是名凡夫分张识相,生死根栽,非是   圣慧。新学菩萨用第七识刚利智观察五阴十八界等有集散,虚妄不   实,无名字,,是时意根名为圣慧根者。[2]   此乃藉由凡夫之意根与新学菩萨之圣慧根来作对比,凡俗愚人六种识   是随缘系缚流转生死中;而所谓新学菩萨乃是能运用第七识金刚智来   观察五阴十八界等一切诸法虚妄不实、,由此将意根转为圣   慧根。简言之,所谓凡夫乃是不能觉了...

    陈英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1347150.html